美國健康醫療市場切入和募資

過去這幾年台灣很多科技公司開始投入醫療領域,不管是智慧型穿戴量測裝置,或者是運用機器學習與AIoT技術在醫療診斷、藥品研發、疾病早期預測、遠程照護監控等許多方面。然而因台灣市場規模太小,因此許多公司會考慮前往美國尋找更大的商機,或尋求投資資金挹注。

當醫療科技公司在考慮公司如何進入美國市場或擴展時,或許已經獲得一些技術驗證,也取得或正在申請專利,一些醫院、診所已開始試用你的產品或服務。可能會問,我們的技術是否有競爭力?我們了解所有的用戶或消費者的需求嗎?我們了解市場價格行情嗎?因為高風險,我們能成功募資嗎?

這裡先請大家思考一下,下面哪一項是醫療新創進入美國市場的頭號殺手?

  • 技術失敗 : 臨床試驗結果不如預期?或是研發的裝置或AI 機器學習工具無法獲得真正有效果的驗證?或者新創所做的根本是一個登月計劃 (Moonshot意指瘋狂不大可能實現的項目) ?
  • 募資失敗 : 因為技術還處於早期階段,導致投資者擔憂風險而不願實際投資?醫療新創是一個資金黑洞,資金不足會讓所有事情慢下來,最後以失敗收場。
  • 產品與市場契合(Product-Market FitPMF失敗 : 即使與生態系統內不同的利益相關者進行了很多溝通對話,有時仍然很難加快超長的銷售週期,並且真正打入極端分散並且不是那麼透明的市場。

答案是最後一項,你答對了嗎?

首先,技術失敗不必然代表就沒有機會。很多創投、大型企業看上的是你的IP 或專利,因此願意提供資金或者甚至把你的公司買下來。至於你的技術能不能真正解決醫療方面的問題,有時候並不是那麼絕對重要。

再者,說投資者因擔憂風險而不敢投資的說法其實是不存在的,投資者實際上並不害怕風險,相反的,他們願意承擔風險,並且設法戰勝風險來獲益,你唯一要做的事是說服他們。但是,如果新創所著眼的是極其小眾的市場,從投資的角度來看,可能讓人不是那麼有興趣,需要深思而後行。

上題的答案與你以往熟知的大多數基於消費者的產業不同,當你投入醫療保健領域創新,你所面對的是整個產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 (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壟斷的),你不能用其他產業的方式來切入。

許多技術型公司只懂技術,不懂得行銷包裝。在對創投 Pitch 的時候,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談論自己的技術多好,但投資者想聽的,除了技術及產品,他們更想知道是你的市場策略是什麼?你如何實際做出這些決定?你將如何執行? 以及在面臨風險或強勁競爭對手時會怎麼做?

在尋求投資的早期階段,掌控好資本效率是很重要的。投資者會關注於你的關鍵里程碑,投資可以是臨床合作、企業創新合作、任何與製造商、代工廠商 (OEMs) 或是與其他合作夥伴共同研發或結盟等等。過去十幾年來透過併購,美國醫療保健機構越來越大型化、集團化。沒有適當的網絡和人脈,新創很難切入。

除了現有大型醫療與保險企業, Google、Amazon、Microsoft、Meta、Apple 都非常積極的持續投入健康醫療市場,自 2020 年初以來至今,大型科技公司也投資了累計 68 億 美元在新創公司上,使這個生態更複雜了。除了生態關係資源,另外,取得數據是另一個門檻,還好有些大公司藉由生態策略 — 與第三方或新創合作 — 加强自己創新的速度與勢力,也有利用區塊鏈來解決數據整合交換的障礙,公司需要了解不同生態圈各有何資源。新創也最好先思考自己出場 (Exit) 的目標為何,根據該目標來計劃。

在健康醫療系統中,參與的角色眾多,政府、學校、研究單位、醫院、醫生與相關從業人員、保險公司、設備或材料廠商、甚至消費產品廠商……與投資人,每個角色的動機與利益不同或互相衝突,定位你服務對象是誰,了解他的情境與需求,誰付費,付多少是合理……,许多问题需要回答。整個巨大的價值地圖可以用需求或技術來分類,價值鏈中又有細分角色,但新創只能選其中一到兩個定位點來開始。

熟悉此產業之專家 (包含投資機構) 可以分析商機大小與競爭優劣勢等因素,協助公司在美國市場生態的定位与商業化擴展路徑,甚至幫助新創解決在美國設立公司(有助取得美國投資人資金)、稅務、法規遵循、申請 FDA 許可、HCPCS 或 CPT 碼等等繁瑣的業務。除此之外,也能透過顧問或創投的網絡來協助跟生態系統內的潛在客戶、利益相關者或投資者溝通,吸引他们的目光。

在台灣市場的客戶取得方法與商業模式,在新市場可能完全無法複製!建議把核心能力與現有產品分開,擴大未來 PMF 的想像空間與合夥策略的可能性。找到有管道的投資機構或是合作夥伴,不管是既有的製造商、OEM 廠商、或是醫療產業巨頭,是非常有幫助的。如果無法很快地賣出你的產品、技術或服務,那就把它們賣給那些有能力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公司,或是跟這些公司合夥 (JV)。若是台灣的大公司則可併購互補的美國新創以快速切入。

Telehealth,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(RPM), Digital Therapeutics, Remote Surgery, Automated Clinical Trials & Lab, ……  本來改變緩慢的產業,因為疫情大大加速了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步調,尤其催生新需求例如精神健康問題、醫護專業人力緊缺、新藥或疫苗開發速度等等,保健醫療是高度細分專業化的市場,選對題目與策略,佔有一席之地可期。